同一个曼哈同一个家
2018年,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集镇又新建了一个曼哈社区,哀牢山上的耀南、平田、纸厂、发启、冬瓜林5个村委会、49个村民小组、2306人易地搬迁来到这里,成为古老集镇的一员。傣语“曼哈”,意为“多民族团结和睦相处的地方”。我们从新平县城来到了曼哈社区。放眼望去,群山之下,红河岸边,一大片欣欣向荣的曼哈社区在云端下芭蕉扇般铺展开来,同戛洒小镇紧紧相连在一起。
一幢幢错落有致的米黄色平顶特色民居,搭配着米色的现代墙体,整齐划一地排列在稻穗扬花的田园中间。细看会发现,密密的凤凰树在社区道路两旁婆娑摇曳,宽敞的水泥大路和高杆灯交相辉映,篱笆、菜园、草坪、石山、流水、公园、服务中心、健身场地、棕色的寨门和周边的芭蕉林、稻田构成了一幅辽阔的田园风情图。这就是戛洒关圣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曼哈社区了。
2018年,曼哈社区完成了搬迁安置工程,易地搬迁安置项目规划总用地1620亩,总投资14.45亿元,是玉溪市最大的易地扶贫安置点。社区住户多为傣、汉、哈尼、拉祜、彝等民族,是各民族团结共融的生动写照。
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李素瑜介绍:“高速路出口的路连到家门口,家家住上小别墅,群众走几百步就可融入集市,打车20多分钟就可达县城、一个多小时就可到达玉溪市、两个半小时就可到达省城昆明。打工、做生意、购物、逛街,群众在集镇市民的带动下自觉融入集镇,思想观念、生产生活、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只要不懒,不遇到大病,群众不富都难了。”
我们在社区里走,寨门上迎风飘动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社区的广播里播放着县音乐家协会为社区创作的歌曲《同一个曼哈同一个家》和《我在花街等你》。一些民居的外墙上绘有当地少数民族劳动生活的墙体画:古寨清幽,溪水潺潺,蕉林肥硕,群众在稻田里忙着劳作。墙面上的人和物就像河谷里的鲜活事物不断走到村中来,走到我的眼前来。若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们一定会认为这是城市中的一个新开发的现代小区。
耀南、平田、纸厂、发启、冬瓜林5个村委会,搬迁之前,是深藏在哀牢山腹地大山上的贫困村。这些村因山高坡陡,水急箐深,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所以贫困程度较深。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哀牢山立体气候的真实写照;“隔山不同俗,隔里不同语”,是哀牢山民族杂居的真实纪录。过去,山间铃响马帮来,山歌传来哥到家。看到对门的村子,走过去却要走半天的路。山路崎岖难行,走了几架坡,还在坡上走,姑娘出去不愿回,小伙出门独自归。今天,哀牢的子民再也不愿为大山所困,人们渴望走出山门,走向河谷,走向集镇,去拥抱新世界,改变新生活。
山区老百姓说:“不搬走,苦日子永远没尽头。”但是,真要搬走,又面临重重困难。有的群众担心,搬下集镇,田地在山上,靠什么过活?有的群众担心,集镇河谷那么热,可在得住?有的群众担心,何时才能赔得了建房款?甚至更有人担心……但是,更多的群众意识到,不搬迁是不行的,靠盘山上那点贫瘠的土地,怎么能脱贫?何时能致富?怎么能奔小康,怎么能实现现代化?
在政府的统筹下,扶贫搬迁安置工程就像一个惊雷,在集镇的傣家村寨炸开了锅。一期安置用地涉及575亩,在官竜、速都、街上、曼秀、曼湾5个花腰傣村寨展开。镇、村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进行层层动员,想尽一切办法,最终征得了持有土地的村民们的同意。
一期征地如期顺利完成,随着开工鞭炮齐鸣,机器声隆隆,关圣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建设项目真正开始启动。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多少年在大山上艰辛生活的各族群众将迎来新住房,新生活,新时代,新起点,他们也将像集镇原有的居民一样,成为这个繁华重镇新的一员。
曼哈社区的房屋建筑结构,外观特色虽然体现的都是山下花腰傣的民族特色,但里面住户为傣、汉、哈尼、拉祜、彝等11个民族。
社区在安置布局上,打破了单一民族聚居的生活格局,各民族搬迁户按抽签安排入住,从而让11个民族相互杂居,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曼哈,让各民族生活在一起,变成了一家人。
每年正月赶花街,是当地花腰傣的盛大节日,这天,傣家儿女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到集镇上赶花街,赛装比美,吃秧箩饭,“照电筒”。看到红红艳艳、花枝招展的傣家儿女穿上新衣服出来,曼哈社区的其他兄弟姐妹也翻出自己的新衣裳穿在身上,不同的服饰,共同的心理让各兄弟姐妹紧紧相连。
每年的火把节,是彝族同胞最隆重的节日。这天,很多曼哈彝族家庭要在自家的门前用柴块捆扎起火把,点燃起明火,男女青年穿起新衣裳,围火欢歌。
2020年端午节,坝区的傣族群众拿着自家包的粽子,主动到曼哈的“老表”家走亲戚,共同欢度端午佳节。慢慢地,搬迁下来的彝族、哈尼族、拉祜族群众也学会了包粽子,包竜粑,吃四芽菜,腌腌肉,种韭菜。坝区的傣族群众也向彝族兄妹学会了绣山茶花,种黄豆。群众之间的通婚率也逐步的提升,各民族兄妹不分彼此,共融共通,共同发展。
巍巍哀牢,大山高耸,滔滔红河,人民勤劳。近年来,戛洒镇围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全省一流小镇的目标,强力推进中国一流全天候养生度假胜地、花腰傣风情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以花腰傣文化产业,哀牢山自然、人文、旅游及红河谷现代休闲农庄为特色,打造全国一流的旅游休闲小镇。小镇的规划区面积3.6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平方公里。目前,各个重点项目正逐渐推进,集镇面貌日新月异。
在旅游的强势带动下,戛洒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甘甜的橙子被评为云南“十大名果”,新平县被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柑橘)”特色县。哀牢山半山酒店发展迅猛,树几山舍、香山别墅、花腰田间等民宿红红火火,外滩五星酒店开业入住,各种手工商贸持续不断的发展。小橙子带动大产业,小酒店串起乡村旅游的千家万户,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刺绣、制陶、纺织、竹编、傣家餐饮一路火爆,戛洒,从过去的草皮街变成了旅游胜地,从沙滩上的街子变成全国特色小镇,实现了从自然生态到现代旅游的华丽转身。
为解决搬迁群众远离故土,维持原有产业困难的问题,社区多方努力,开展培训提升技能。依托农村党员学堂、劳动力就业培训等平台,有明确的目的性地组织搬迁户劳动力参与党员先锋夜校、厨师技能培训、水泥工技术培养和训练、刺绣培训、美容美发等实用技术培养和训练,让群众掌握一门实用发展技术。
社区积极宣传引导集镇驻地各单位、各企业、安置点实施工程单位提供建筑、餐饮、环卫等岗位,优先选用搬迁户富余劳动力。社区还引进“扶贫车间”,在安置点成立了地笼加工工厂,提供原料和技术培养和训练,让部分无法外出务工的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务工。
激活市场是一个大工程,也是一道通向幸福的大门。曼哈社区有务工人员753人,其中,单在戛洒集镇大市场上务工的就有560人,在餐饮业上的就有200多人。
戛洒是三州市五县的交汇地,昆钢、云铜、南恩糖纸等重点公司发展地,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多,集市贸易交流繁忙。干黄鳝、腌鸭蛋、糯米饭、马脚杆、竜粑、酸辣肉、酸腌菜等特色食物,是老百姓的最爱,曼哈人来到集镇,学习着经营的窍门,从小本生意做起,卖糯米饭、马脚杆、竜粑、酸辣肉、酸腌菜,勤劳致富,他们相信,日子会一天比一天更好。
时间如水般从指隙间流逝,如水的光阴留不住青春,却记住了一个村庄的变迁与发展。
走过曼哈社区的广场,一场主题为“幸福家园 乐享曼哈”的红歌会暨乡村音乐会在社区精彩上演。悠扬的曲调,深情的演绎,瞬间把现场气氛调动了起来。台上是县音乐家协会一名漂亮的女歌手正在深情演唱《同一个曼哈同一个家》,她舒缓的女音把台下的观众带进了无边无际的乡愁。
“哪家来的小阿哥 勤劳勇敢/哪家来的小阿妹 温柔善良/各族兄弟同落一个村/各族姐妹同织一个梦/同一个戛洒同一个梦乡/同一个曼哈同一个家。”
社区居民阿平说,现在搬到曼哈太好了,晚晚都可以跳广场舞,既健身,又开心好玩。阿平说,没想到这辈子还会有今天。
站在曼哈村边,可俯瞰流淌了千百年的戛洒江穿过山岳奔腾而去,一道一道哀牢山泉,像珠串般哗哗流淌。大槟榔园、小槟榔园、速都、曼秀、曼雅、街上、官竜,傣家村寨在青葱的古树下紧紧相连,环抱在曼哈的周围。
曼哈,是戛洒的曼哈,新平的曼哈,也是中国的曼哈。致富路上,各民族兄弟姐妹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