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供销社卖过的8个生活用品见过一半算你厉害你认识几个
都说时尚是一个轮回,近年来各大景区都出现了装修复古的店铺。其中有很多还原成了供销社的模样,但走近一看,其物品价格令人咂舌。回味当年,供销社里的物品种类丰富,皆是物美价廉,还真是令人怀念。暖水壶、搪瓷缸、老油灯、小人书……这么多供销社的热卖产品,你见过几个呢?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社会资源还比较匮乏,1950年,为了统一领导和管理和调配不同发展、供给和销售等,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应运而生。
在那个物质生活尚不富足的年代,于50后、60后和70后的那一辈人来说,供销社是他们共同的记忆。
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下,供销社可谓是在农村“红极一时”。在供销社发展如火如荼的时期,供销社的工作也是“香饽饽”,可以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毕竟在那时还不太便利的农村,人们小到柴米油盐,大到家电、自行车,都得在供销社选购。
供销社作为那时的“百货超市”,承载着居民绝大多数日常生活购物的需求,自然是要售卖一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坚固抗摔、易洗刷的搪瓷缸、搪瓷盆可谓是那时家家户户都必备的单品。别看现在来说它显得有些土气,其实工艺又能做到十分精美,算起来与珐琅算得上同根同源。上世纪50年代起,搪瓷更是承载了文化宣传的作用,印着标语的搪瓷杯成为了那个时代鲜明的印记。
而在那个没有天然气的时候,暖水壶自然也是十分重要,喝水、洗澡、泡脚不能离开它。那时候还没再次出现塑料壳的暖水壶,铁皮金属厚重的质感总给人一种别样的温暖,承载着多少多少家庭温暖的故事,也承载着多少大学生在寝室楼里上上下下、互帮互助的记忆。
手电筒也是那时每家每户的标配。电力没有那么发达的年代,老式手电筒是那个年代常见的照明工具之一。它构造简单,轻便易携,每当夜晚时,它就承担着现在路灯的工作,照亮归家的路,或是披星戴月前行的脚步。
除了手电筒,松紧带也是个无处不在的小物件。最常见的用途是被缝在裤腰上做简单的腰带,但爱美的妈妈们也会把松紧带缝在衣服各处,做成好看新潮的款式。
而现在,随着布料的种类慢慢的变多,各种版式的衣服都能在市场上能被买到,我们逐渐不要自己做衣服,松紧带也就退出了“日常必需品”的舞台。有时,也会偶尔想起“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质朴与节俭。
自行车可谓是当时恋爱中的青年男女的必备品,骑着自行车,载着心上人在大街小巷飞驰,好不潇洒。
别看现在的自行车已经非常大程度上被汽车、轻轨所取代,那时它可不单单是一辆交通工具。毕竟那个年代,如果能拥有一辆“凤凰牌”自行车,更是表明车主身份和地位的尊贵。
供销社商品一应俱全,孩子的需求也不能落下。更何况,儿童可是连环画、小零食消费的主力军。
当时的小人书,故事讲得浅显易懂,图片又画得生动有趣,在那个网络不发达的年代,这便是孩子们童年的回忆。农村的供销社很多时候会售卖小人书,也就是连环画,这就是孩子的“精神食粮”。那时生活不富足,小伙伴们就一人买几本交换着看,久而久之就把市面上卖的书看的差不多了。
除了“精神食粮”,零食自然在每个时代都让小朋友眼馋,比如供销社里的罐头就是这里面一种。这对于农村虽然非常的奢侈,但是父母偶尔还是会给孩子买一点罐头,特别是每次孩子生病要吃药的时候,馋嘴的孩子记不得生病的苦,只记得罐头的甜。
麦乳精则和罐头一样,是那个年代另一种风靡的“奢侈品”,因为其营养美味但昂贵,得被父母偷偷放在柜子高处,生怕孩子一下就吃完了。
那时国家工业发展迅猛,兴起的“美妆产品”也很多,除了香皂胰子、洗头膏之类的,雪花膏就是这里面的一款民族化妆品。浓烈却不刺鼻的香味令人难忘,十分好闻,而且涂在脸上和手上也很滋润,妈妈们买来每天只舍得用一点点,留下悠久的余香。
这些产品,或是被遗忘,或是还在某些商店的角落,又或者已成为时尚轮回中新的宠儿,那个曾经不可或缺的供销社都已经离现在的人们远去,成了那个时代特有的记忆。
那个年代供销社可谓是童叟无欺、明码实价,不存在抬价和缺斤少两的情况。在被无良商家坑害的时候,也是十分想念过去质朴的年代。
不过时代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市场经济成为主导,如今的生活中,国人对于商品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超市、商场、网上购物等种种方式,不必再拘泥于供销社。
同时,我们也为那时看上去珍贵奢侈的东西,如今进入了寻常百姓的家中而感到欣喜,这正体现了我国国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幸福。
然而过去已成往事,那个年代生长的人们展现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将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