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良”风靡全国人人追捧可最后为何却消失了
爱美能够说是人的天性,而表现在外在上除了在妆容上的打扮之外,在人们衣服上的选择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无论是走街串巷逛商场,还是现在方兴未艾的直播购物,衣服的材质也都是人们在选择衣服时的关注点。
现在可以说衣服的材质多种多样,让人眼花缭乱,而与现在每个人都能买到喜欢的衣服不同的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一种叫做的确良的布料,这款布料也因为款式新颖,布料舒服一上架就遭到疯抢。
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种布料终于实现了全民供应。但可惜的是,这种布料最终也成为了七零后、八零后的回忆,如今消失在了大家的视线里。
为什么现在的确良不流行了呢?现在有可能穿这种布料的衣服吗?这一切还得从的确良的流行说起。
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中国百姓没那么多娱乐项目,也没那么多精神层面的追求,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吃饱饭。为了这一目标,大家都努力工作,而且大部分人从事的是体力劳动。
当时家家户户都没那么多钱,只有过年才能买几尺布做件衣服,干活的时候一般舍不得穿,都是留到有重大活动才穿。平时的衣服大都是缝缝补补能见人就行。
除了百姓的经济条件以外,当时国家的棉花产量有限,纺织工艺和印染技术也不先进。做出来的成品布不太结实,而且没那么多鲜艳的颜色,黑青灰是当时的主色调。
好在不论男女老少都是如此穿着,身上都打着补丁,一穿就是好几年,也就没有太多的攀比,更重要的是没得选择。
后来中国南方流行了一种化工纤维的布料,从石油中提取。可当时中国石油开采量有限。也没有专业的提取设备,所以这种布料极其稀少。
虽然稀少,可的确良的出现震惊了国人的审美,因为这种布料制成的衣服不出褶,还可以染上各种颜色。长期穿着深灰色系衣服的人一看到这种料子就喜欢上了它。
可惜由于原材料有限,这种衣服并不便宜,按首都普通工人收入来看,一件衣服要花费掉几乎半个月的工资。所以这种衣服大都是有钱人的专利,普通百姓根本消费不起。
虽然只有富人才能买,但碍于产量有限,加上当时买东西还要票,的确良的衣服供不应求。为了买件衣服排队、大打出手是常事。
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这种棉质替代品的产量能提高,中国从法国引进了专业的提取设备,使得确良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产量变多,价格自然也就便宜了,从百姓到有钱人,几乎任何一个人都能穿上的确良的衣服。
对富人来说,的确良的衣服颜色鲜艳,穿着上能给人朝气蓬勃的感觉,不论男女,的确良的衬衫是当时年轻人的必备品。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的确良不容易坏,也就不需要打补丁,而且好洗。别看现在人们每天洗漱刷碗冲马桶从来不心疼水,那个年代的人节俭惯了,洗衣服的水用得都十分仔细。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确良占领了夏季服装市场,再加上当时只有的确良这一种衣服可以买,百姓也就没得选择,的确良引领几十年的时尚潮流。
从有钱人的专利到普通人的标配,除了的确良产量的提高以外,中国经济的复苏也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手里有了钱,百姓就开始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这时,的确良的缺点就不断显现出来。
这种布料在结实的同时并没有兼顾它的舒适性,冬天不保暖,夏天也不散热。劳动者夏天穿上这种衣服更容易出汗,汗液不能被衣服吸收,时间一长就容易得皮肤病。
除了闷汗以外,容易起静电也是的确良的一大缺点。穿着的确良的衣服就不能从事一些危险工作,避免的确良的静电造成火灾或爆炸。甚至在良旁边抽烟都是一件危险的事。
此时中国的纺织技术有了大幅度提升,原材料大幅度的增加,印染技术也慢慢变得成熟,棉质衣服不再容易损坏,比之前更加结实。
更重要的是棉质衣服吸汗不起静电,穿着比确良舒服多了。时间一长,的确良就不再流行,慢慢的变成为一种回忆。
的确良的衰败,不单单是自身缺点造成的结果,更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百姓越来越富足,对衣服的美观和舒适性要求慢慢的升高,选择也慢慢变得多。像确良这样的产品若是不跟随时代一起进步,终究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