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7-01 07:38:30 | 作者: 床品布草
《朝日新闻》报道称,关于相扑的起源,目前可信度最高的说法是从中国大陆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而并非诞生于日本。相扑也不是单纯的竞技格斗,它还是一种祭神仪式,而这里所谓的“神”,是日本人自古信仰的“八百万神”,被认为存在于自然万物之中。如今的相扑赛程安排上还保留着古时祭神仪式的痕迹,比如:
土俵(相扑的赛场)传说为“神降临的地方”:作为“大相扑”(日本相扑协会主办的专业相扑比赛)赛场——土俵,上方垂着四色穗子,别为青赤白黑,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及上天的四大神兽,即青龙、朱雀、白虎和玄武。四色彩穗寄托着“祈祷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每季大相扑赛事为期15天,人们相信,赛期内神灵会降临土俵,而力士们将得到佑护。
土俵上场仪式是为了“震慑土地之神”:相扑比赛每季赛期开始,“横纲”(相扑力士的最高级别)每天都要进行土俵上场仪式。横纲在击掌后,左右两脚先后在高举后沉重踏地,以震慑土地之神。因为段位最高的横纲被认为是“真人神”。
力士获胜后劈手刀是“向神明致意”:相扑力士获胜后将接受裁判颁发的奖金,这时力士会凌空连劈三次“手刀”(力士空手向左右中方向连劈三次的动作),以向“决定胜负的三位神明”致意。
相扑走上国技的神坛,或许可以追溯到奈良时代(710—794),当时有一种称为“相扑节会” 的仪式。在特殊的节日,宫殿中天皇莅临朝臣齐聚,朝廷把相扑节会作为一项国家仪式来举办。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平安时代。但是在形式上是强征农民进行相扑,供天皇和朝臣观看,这和罗马帝国的奴隶竞技没什么两样。
武家社会之后,相扑逐渐脱离国家这一级别,江户时代相扑更成为赚钱的腐败工具
江户时代,相比剑术和柔道,相扑在社会上更被轻视。当时,作为寺院和神社为社殿佛堂的新建或重建广募钱财的方式,一种被称为“劝进相扑”的仪式兴盛一时。既然钱来得容易,侠客们便纷纷加入这个“行当”,把劝进相扑作为赚钱的工具,这种形式的相扑也就越来越腐败。彼时的江户幕府一直忌惮反社会势力的参与,便严厉整肃了劝进相扑。那时的相扑力士多是失了主家沦落各地的浪人, 因此, 相扑力士和侠客被视作一类人。
相扑被称为“国技”始自明治时代。日本文化的著名剧作家及学者山崎正和认为,相扑成为国技,只是一个偶然。据说,明治天皇的一位名叫山冈铁舟的侍从官是个“大相扑迷”,他不但自己最喜欢甚至还教天皇怎么样做相扑比赛。此外,当时的保守派极力抵抗欧化政策,诸多原因使得相扑的地位大幅提升。
明治42年(1909年),相扑专用比赛场地在东京两国地区竣工,也就是今日的国技馆。自此,大相扑成为众人皆知的国技。此后,相扑协会成为公益财团法人,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1930年代的昭和初期,收音机逐步普及,相扑也慢慢变得大众化。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排除外来体育运动”的民族主义高涨,相扑一跃成为国动。当时保持连胜战绩的一位名叫双叶山的横纲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为了明星。、
日本在二战战败后举行的第一场大相扑比赛(1945年11月16日)。观众席中有不少美军干部。(来源:朝日新闻)
相扑非常讲究等级级别,标有相扑力士名次的“番付表”会在每次新的比赛中被重新撰写, 排名靠前的名字总是被写得又大又粗,最引人注目。
相扑力士从上往下的排名依次为横纲、大关、关胁、小结、前头,到这为止都是相扑界的主要力士。“前头”之后称为“十两”,日本相扑协会为十两级别以上的力士提供月俸,金额依次为:横纲280万日元(约14.28万人民币)、大关230万日元(约11.73万人民币)、关胁和小结170万日元(约8.67万人民币)、前头130万日元(约6.63万人民币)、十两100万日元(约5.1万人民币)。不到十两级别的力士没有月俸,只能从前辈力士那里拿些零用钱,以激励自己。
如今拥有相扑界最高头衔—— “横纲”的力士只有白鹏和日马富士二人,且均来自蒙古。2007年白鹏成为第69代横纲,紧接着去年日马富士晋升为第70代横纲。横纲是力士的最高称号,一旦晋升为横纲就不会再降级;而在横纲以下的各级,如果成绩不佳就会面临降级的危险。不过,若横纲遭遇连败或者体力衰退,就只有引退一条后路。此外,横纲在赛场内外,都被要求保持高雅的品格和气质。“横纲”代表了相扑界独一无二的至尊地位。
近年来的4位横纲均是外国出身,继来自夏威夷的武藏丸之后,朝青龙、白鹏、日马富士三人均为蒙古人。目前,在作为横纲候补的3位大关中,有两位日本人力士。其中稀势之里被称为“日本人力士中最接近横纲的人”,他被认为担负着重振日本相扑人气的重任,如果若他能顺利晋升为第71代横纲的话。
比赛开场时,两位相扑手会用幽默的方式演示相扑的一些错误动作,让大家有一个明明白白的认识,同时也告诉观众相扑是既用勇也用智的。只会使用蛮力的选手是不被看好的,也得不到人们的尊敬。
相扑技术有“技麻利”七十手,加上传统的四十八手,这说明它是十分讲究技巧的。“寄切”、“钓出”、“突张”、“控手”、“押出”都是基本的方法。总之相扑比赛除了要有好的体格,还要有很灵活的头脑。许多时候,技巧对胜负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小个子战胜巨人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相扑如何决出胜负?其实很简单:在一决胜负的土俵内,力士只有两只脚掌允许着地,除此之外身体的任何部分一旦触及土俵即为输。仔细来说,即使是身体触碰到土俵上撒的砂,也同样被视为失利。另外,足部跨出土俵外亦为输。具体规则有:
②相扑手在比赛时可以互相抓腰带,握抱头颈、躯干和四肢,可以用腿使绊,可以拍打对方胸部。
③不许踢对方胸腹,不许抓兜裆和生殖器,不许抓头发、击双耳、卡咽喉,不许伤害对方眼睛、胃门等要害处,不许用拳头打人或使用反关节动作。
④比赛时,能使对方身体任何一部分着地(除两脚掌外)即为胜利。能使对方身体任何部分(包括手、脚)触及界外地面亦为胜利。
⑤比赛没时间限制,如果双方经过长时间角斗,精疲力尽而胜负未分时,裁判员可以宣布比赛暂停,休息后再重新开始比赛,直至决出胜负。
力士所裹穿的类似日本传统男性“兜裆布”的东西称为“回”。从“回”的材质上就能够准确的看出力士的等级,排名序列靠前的力士穿丝绸制品,排名靠后的力士穿棉制品,但在长度上都是腰围的7-10倍,外国选手称“回”为“相扑皮带”。由于相扑运动是力士赤裸上身下身穿“回”进行的角斗,双方角力时能否牢牢抓住对方的“回”是胜负的关键。
如果没有将“回”像嵌进身体里般死死勒紧的话,角力时“回”一旦松懈,该力士就会被判输,因为力士在比赛中变成的话,会让对方感到难堪,被认为是“不洁而败”。
“如果不留发髻, 哪能算是相扑力士。”相扑力士走过的地方, 空气中会留下一种独特的香味,这是鬓发油的气味。大力士一个月洗发5至6次。不洗的日子,先将当天练习时沾上的沙子拂净,然后抹上鬓发油,最后梳理发髻。鬓发油用起来可不能太小气,不然无法保持那股独特的香味。力士们每两个月要为此花上5千日元左右的“油费”。
正因为相扑力士的发髻如此重要,于是还有专门为相扑力士们打理发髻的师傅,被称为“床山”。因为每天与力士接触,床山甚至比“亲方”(相当于力士所属部屋的掌门,负责教练事务)更了解力士的健康情况和心理健康状态。目前,相扑界有“床山”53人,分别位居五等到特等共6个级别。床山的工作很单一, 就是为力士梳发髻。床山刚入行时的月收入只有14万日元。
在相扑比赛场地土俵上,除了身材魁梧的两名力士以外,还有一位不可或缺的身影,他便是评定比赛胜负的裁判,被称为“行司”。行司人数固定,目前有45人。其中,经人介绍或自己申请这样一个职业的大致各占一半。行司的最初“上岗”月工资约为14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400元)。虽然薪酬微薄,但他们结婚之前均可长期生活在所属的“相扑部屋”(培训力士的组织,每名力士所属一个部屋才有资格出场专业大相扑比赛,力士们在部屋中进行团体生活和日常训练)衣食及住宿基本免费,所以没有经济上的担忧。
低级别力士进行比赛的土俵上,由低级别行司担任裁判。低级别行司在土俵上是光着脚的。行司体制完全按照论资排辈,级别往高走,担任裁判时的服饰也更“堂皇”。给横纲或大关比赛判定胜负的行司,佩有短刀。据说这是为了表明觉悟,“一旦错判就切腹自杀”。现在也有惯例,如果行司出现错判的情况,需要于当天提交“进退伺”,以一种非正式辞呈的形式表示承担相应的责任的意愿。
并非谁都能成为相扑选手,新手招募条件极其严格,首先是体格方面,体重须达75公斤,身高须达1米73。更为要紧的是,相扑选手必须忍受地狱般的痛苦训练。平日严禁喝酒,不许随便外出,每天早上5点起床训练,晚上八九点熄灯休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一点改变。教练们施与学生的是魔鬼一样的训练方式。因此学员们会因为难耐其苦而跑出学校。
相扑选手是通过大量进食米饭和炖肉来达到壮肥的体形的。据介绍,日本相扑横纲曙太郎每天要通过“饕餮”摄入18500至19000卡热量,他的标准晚餐一般来说包括:500克烤牛肉、三大碗米饭、两条油炸比目鱼、两到三只炸鸡腿、500克黄油饼干、成升的啤酒和日本米酒等。稍作休息后,他还要进食一些填满紫菜和鱼肉的饭团。相扑选手们经常吃的日本料理是:一种多样高营养食物一锅煮的火锅——称之为“力士火锅”。
位于乌兰巴托的相扑俱乐部。很多孩子从小就开始培养对于日本相扑的亲近感。(来源:朝日新闻)